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索 引 号: hedongquhd0107/2025-0000050 公开目录: 法治政府建设
成文日期: 2025-02-28 发布日期: 2025-02-28
发布机构: 河东区司法局
河东区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28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2024年,河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法治河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措施、成效、存在的不足

(一)优化职能,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一是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制定河东区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调整优化机构职能,厘清权力边界。完善事项梳理核查机制,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二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施“一件事”主题服务事项121个,示范打造9个特色主题服务场景,办理时间压缩74%,全面新增市场主体1.4万家。三是聚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审查增量政策措施40件。成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开展法治体检65次。开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专项民主监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活动,有力推进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程。

(二)完善机制,依法行政走深走实。一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严格按照制度规范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全面贯彻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机制程序,制定并公开2项重大行政决策,确保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合法。二是持续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抓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程序,推行备案材料规范化。组织开展2次规范性文件评估、清理工作,及时清理制约发展的文件,公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2件,完成平台备案工作。三是加强涉法事务合法性审查创新建立区级重大项目全链条合法性审查机制,实现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区政府合同等重要事项应审尽审,审查各级涉法性文件450件,提出意见3001条。四是提升行政复议应诉质量。出台行政复议应诉制度4项,规范办理、协同、调解等18项流程,提升复议应诉工作规范化水平。实现行政诉讼案件办理全流程监管,复议纠错率下降20.5%,政府公信力明显提升。

(三)守正创新,行政执法水平不断加强。一是大力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组织447名执法人员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将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等典型案例纳入学习培训内容,有效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深化涉企执法突出问题整治,规范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应用。二是强化执法监督力度。扎实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国家级试点,执法单位热线工单总量同比下降11.8%。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率先制定《河东区重点领域跨部门联合检查清单》,避免多头重复检查,联合检查率达27.64%。三是推行“柔性执法”模式动态完善“不罚轻罚”事项清单,强化日常监督。推行信用修复与行政处罚“两书同达”,引导和帮助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2024年,全区办理不罚、轻罚案件455个,涉及金额130余万元。

(四)综合发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稳固。一是发挥热线首发作用。坚持把“热线首发”作为为民服务主阵地,创新开展“小切口”动态深办36项,深办领域工单量下降20%,诉求解决率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全力化解矛盾纠纷。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改建“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7个,依托网格队伍构建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调解4903件。三是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推进23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建立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清单排查机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

(五)法治惠民,法治社会建设更加和谐。一是法治宣传教育稳步开展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落实普法责任制,打造线上“普法君”和普法微课堂,组建线下普法剧团,丰富法治宣传形式,全区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69次。先后投资130余万元改造提升法治阵地3处。二是公共法律服务落实落细加强“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设,打造“半小时”服务圈,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560件,接待群众来访9360人次。组织优秀律师、公证员到46家企业开展法治讲座52场,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难题。三是法治乡村建设协同推进。为全区182个村(社区)培育178名“法治带头人”534名“法律明白人”,配备66名村(社区)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3163次,有效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

(六)拓宽渠道,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日趋完善。一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完善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加强对相关数据的动态监测,开展全区政务诚信建设监测预警,将失信治理关口前移,从源头杜绝政府机构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组织开展公职人员政务诚信教育,提升政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自觉接受各类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面接受纪检监察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开展专项审计16项。常态化邀请区人大、区政协、区纪委监委列席并参与重大决策。三是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全年各级各部门通过政府网站主动公开信息16033条,政策文件23件,配备相关解读27条。建立公众代表常态化列席常务会议机制,邀请群众代表列席常务会议6次。

存在问题:一是传导压力与层层压实责任方面不足,个别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方面有待加强,存在对部署安排的工作督促调度较少的情况;二是法治宣传形式比较单一,缺少法治宣传的创新举措,部分单位宣传方式古板、单一,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导致群众对法治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一定“盲区”;三是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个别镇街出现执法人员断档断层现象,行政执法人员总体上法律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校主题班次授课、专题讲座讲解、网络直播宣传等方式,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走深走实。2024年以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次,区政府领导班子集中学法6次,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法2次,各镇街、区直各部门单位理论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全覆盖。

(二)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人员组成,保障机构正常运行。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9次,研究法治建设议题11个。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2次批示部署调度法治建设工作。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获得司法部评估肯定。组织召开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会议,开展述法评议并反馈评议结果,有效推动法治建设职责落到实处。

(三)细化责任落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制定法治建设年度工作要点,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扎实推进年度工作任务。对照“一规划两纲要”内容,结合法治建设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法治督察,了解法治建设情况,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建议,以“督”促建,以“察”提效,全力助推全区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运用多种方式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诚信法治建设。健全完善政府诚信建设制度建设,紧盯重点领域,严格兑现政策承诺和合同约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务公开和审计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是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合同协议的审查程序。整合镇街专业法律力量,推动基层合法性审查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四是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中、服务升级、功能迭代,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配套政策,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巩固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成效,开展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计划和备案,加强涉企检查计划统筹,完善《河东区重点领域联合检查清单》,强化跨部门综合监督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地落实。积极推进“第三方”服务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着力纠治“第三方”服务机构变相实施行政检查等违法乱象。

六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复议应诉改革。理顺重点领域工作流程,建立行政应诉工作约谈会商机制、行政争议优先导入行政复议渠道工作机制,提升复议应诉工作质效。

七是进一步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做好“八五”普法终期验收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保障群众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八是进一步加强法治人才保障。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创新完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法治专门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进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夯实法治乡村建设人才保障。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