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edongquhd0117/2024-0000104 | 公开目录: | 审计问题及整改 |
成文日期: | 2024-12-26 | 发布日期: | 2024-12-26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审计局 |
2024年8月30日,区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2023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并就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和做好审计整改工作提出了审议意见。
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加大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力度,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政府督查事项,对审计整改实行“闭环管理”,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及时组织开展审计结果整改情况“回头看”,确保真改实改,推动整改精准到位,增强整改工作成效。
审计机关认真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按照审计整改要求,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整改并重,把督促整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细化分解,向11个区直部门单位、2个镇街和5家国有企业下发整改通知和问题清单,跟踪督促整改,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落地。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整改责任,以整改为契机,完善制度,推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5个方面33大项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其中立行立改类问题整改率100%,分阶段和长期整改类问题正有序推进。整改的主要措施包括:督促缴库、收回借款本息、拨付资金、补记资产、账务调整、修订完善制度等。
一、财政管理审计整改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方面。财政部门已将行政性收费及罚没等非税收入3418.01万元全部缴库,委托国有企业代为处置砂石款缴入国库;统筹盘活财政专户沉淀资金497.56万元,下一步将定期清理财政专户资金,防止资金沉淀。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方面。国资部门将按照预算编制要求科学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督促国企及时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提高执行率。已完成对2023年度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目前实行“月度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方式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进行考核,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方面。市级财政、人社部门正在根据全市情况制定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方案,结合河东实际,再制定全区切实可行的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计划。居民医保资金已全部实行市级统筹,2023年已将全部余额上缴市级财政。
(四)政府债券和预算绩效管理方面。项目单位已对接有关部门,协助完成占迁问题,同时积极争取专项债发行额度,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债券项目施工进度。组织监理、施工等单位开展竣工验收结算。财政部门将按照《河东区区级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要求,将政策和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年度预算安排挂钩。
二、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整改情况
(一)预决算编制和执行不够到位问题。3个单位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预决算编制,科学谋划项目资金;2个单位将强化项目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率,及时推进项目实施。
(二)预算绩效制度不健全问题。3个单位已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对预算项目按照规定开展绩效自评。
(三)国有资产管理不够规范问题。4个单位已补记固定资产24.16万元,3个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和盘点工作,2个单位办理了资产移交手续,涉及金额584.09万元。
(四)财政财务管理不够合规问题。3个单位将进一步规范公务卡结算,2个单位完善财务支出手续64.3万元。
(五)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问题。2个单位制定了内部审计和网络管理制度。1个单位对往来款260.69万元进行了清理。
三、国有企业审计整改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属国有企业管理,2024年,区政府、区国资中心制定了《河东区区属国有企业月度考核暂行办法》《河东区国资管理服务中心审批、备案和授权放权事项清单(2024版)》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区属国有企业的管理考核。
一是重大事项决策管理不够规范问题。4家企业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3家企业将严格按照《河东区区属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办法》规定,对重大事项进行审批报备,区政府已将国企重大事项进行“提级”会审。二是投资融资风险控制不够到位问题。3家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了清查,对11家长期未开展业务、暂停经营企业进行了清算。三是重大项目建设不够规范问题。1家企业正有序推进25个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四是资产负债损益不够真实问题。2家企业发出商品长期挂账,未确认收入,已进行账务调整。五是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问题。5家企业加强了经营合同管理,按照招标采购文件规定签署合同。2家企业规范了材料采购出入库管理。1家企业加强了混改企业管理,提高其盈利能力题。
四、政府投资审计整改情况
针对政府投资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单位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工程招投标和变更程序,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跟踪评审,强化工程结算审核,完善工程价款结算相关内控制度,并及时组织各项验收工作。对于尚未结算项目,计划由参建各方、跟踪审计等单位到现场重新复核,重新计价,完善结算,确保不造成财政资金损失。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审计委员会精神,强化审计整改措施,完善工作程序,加强全口径、全周期管理,盯紧盯实、对账销号,适时组织“回头看”,不断巩固整改成效,强化源头治理,积极破解整改难题,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