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索 引 号: hedongquhddsjj/2025-0000009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
成文日期: 2025-02-19 发布日期: 2025-02-19
发布机构: 河东区大数据局
河东区大数据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5-02-19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2024年,河东区大数据局在市局的指导帮助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走在前 开新局”,坚持系统观念、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惠民利民、安全可控,以“数字强区”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数字政府建设更高效

1.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一是助力打造“爱山东”政务服务品牌。与区行政审批局签订交接备忘录,完成第一批政务服务系统的划转交接工作,完成“爱山东”客户端河东分厅5.0版本升级。对国家发布的具备上线条件的第一批13个一件事及第二批一件事及时上线实施,强化“一网通办”效能。制作上线20个“爱山东”高频事项导办视频;注重典型经验挖掘,其中《河东区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打造冷链食品产运销藏 “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典型案例被临沂市改革专报刊发。二是强化高频事项稳定运行保障。先后2次组织召开“爱山东”高频事项接入推进会,印发《关于做好“爱山东”高频事项稳定运行工作的通知》,形成高频事项部门、科室定期自测机制,实现2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稳定运行。三是加强“爱山东”落地宣传推广。开展“爱山东”支付宝社保缴费宣传及做任务抽红包宣传活动,通过政务大厅宣传大屏、张贴宣传海报、重要节日节气更换宣传页面等方式开展日常宣传。组织局全体科级干部分两批前往政务服务大厅开展“走流程”活动,促进政务服务应用问题发现、高效处置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2.积极开展“城市大脑”数据指标更新工作。组织召开“城市大脑”数据指标填报工作推进会议,形成月度数据、季度数据定期调度机制。协调36个部门单位按时完成“城市大脑”483项考核指标146条下钻数据指标填报工作。

3.深入推进数字机关建设。一是推动机关内部事项“网上办”。通过两办印发《关于推动机关内部事项“线上办”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通知》,召开“机关智慧内跑平台”事项接入培训会,目前已接入事项200余个。二是擦亮“山东通”协同办公品牌。定期开展“山东通”通讯录头像规范性检查。优化全区山东通组织架构,整改合并“山东通”不规范标签2条,建设“河东区全区可见人员”标签。开展镇街组织架构整改工作,将各镇街组织架构调整为“五办四中心+工作区”形式。

4.全面落实政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一是严格政务信息化项目立项审批。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全区计划新建(扩建)政务信息化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对新建项目全面落实信创要求,把好立项关、实施关、验收关。二是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项目信创改造。调整信创适配工作计划,先后2次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召开信创工作推进座谈会,2024年共关停政务信息化项目4个,完成当年改造任务。

5.常态化开展数据汇聚。一是建设完成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河东节点。目前已成功与市级对接人口库、法人库等数据库。依托平台提升数据资源服务及应用水平,打造“市场主体比对”、“老年人健康和心理咨询”等特色场景,提高数据资源应用成效。二是提高数据汇聚的质量。分两批次开展政务数据目录汇聚工作,在临沂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共上传35部门政务数据目录368条,累计上传数据量160余万条;组织各部门开展政务数据目录梳理工作,下架问题数据目录180余条,目前保证共享目录不少于300条,开放目录不少于200条;加快数据高速通道汇聚,新增一条行政审批局高速通道,目前河东区共接入高速通道12条。三是加快电子证照数据汇聚。2024年度河东区共汇聚电子证照目录数28项,目前已汇聚15类电子证照数据共计9000余条,水、气、热及公交等13类公共数据共计200余万条。积极组织业务人员对已上传的各类电子证照开展质检工作,并对质检通过的电子证照进行多轮复检,确保上传的数据准确无误。

6.强化数据治理。一是持续推进水、气数据治理根据市局返还的人口库、法人库数据,对数据库中的字段进行匹配完善,共计匹配自然人信息281626条、法人信息15509条。积极与奥德集团进行对接,提供100余万条自然人身份信息数据用于补充完善关键数据字段。是推进婚姻历史数据电子化工作。作为婚姻历史数据电子化试点县区,与区民政部门对接推进婚姻历史数据电子化工作,已完成137万页历史婚姻登记档案数据补录、扫描上传工作,现存纸质档案全部实现电子化,为全区近3500对群众办理了补发婚姻登记证业务,其中填补空白档案1566条,去重纠错1158条,切实提升了婚姻登记信息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共享利用水平。

7.挖掘数据应用价值。坚持场景牵引,常态化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结合“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数据要素×”大赛方案,分三批次开展河东区典型案例和应用场景的征集工作,共征集相关典型案例11个,其中我局提报的“税务管理与业务联动,大数据赋能高效精准服务”案例入选第一批山东省“数据要素×”优秀典型应用案例;“临沂翔飞校车有限公司校车智能监控数据集”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高质量数据集,“数据赋能校车运营更智慧”案例新闻片在山东省新闻频道数字强省栏目播出。

8.完善政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一是推动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提质增效工作提升区本级互联网出口带宽至4GB,完成183条链路1000M速率提升。二是加强政务外网线路管理组织开发河东区电子政务外网信息管理平台,提升线路全周期监管信息化支撑,目前共登记公共服务域终端信息605条、行政服务域终端信息332条,线路巡检信息148条。是做好政务外网安全防护工作监测安全隐患并向区直单位发送68份安全预警处置函,处置上级部门下发安全提醒48期,查处区直单位政务外网行政服务域违规外联14起。

(二)数字社会建设更惠民

扎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选取奥正、李家庄等4个社区申报创建标杆型智慧社区,选取东来社区、水岸澜庭社区等21个社区申报创建基础型智慧社区,共计25个社区已通过区级初验,待市局复核以及省局验收。

(三)数字经济发展更快速

1.做好企业精准画像。积极对接市局,重点推进我区173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企业画像。会同区金融办梳理提交了我区55家企业的融资需求数据,利用沂蒙慧眼系统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客观、公正、直观的展现企业生产经营综合状况,进行精准评级,并将评级结果及时反馈至区金融办,由金融办推送至各金融机构,帮助金融机构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水平、风险状况等,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决策效率。同时,会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梳理我区重点中小企业共45家,列入企业画像范围。截至目前,共授信17家企业,融资达7.46亿元。

2.加速推动数字经济招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以互联网平台经济、高新技术制造产业、信息服务产业为重点,洽谈对接银雁科技、菜鸟等大数据领军企业,成功招引银雁电商平台项目落地河东。

3.全力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荐佳画电子等企业申报2024年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助力河东形成更大更强的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新空间;加快应用场景建设,进一步征集2024年数字山东标准优秀案例、需求场景及第二批标准建设项目,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优选项目、场景,充分发挥对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助力数字经济补链延链强链。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着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1.提升政务服务综合效能。聚焦服务群众,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持续优化“爱山东”建设运营。加强与部门联系,做好“爱山东”技术运维保障,为部门、群众提供良好的办事体验。

2.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做好“山东通”应用管理,持续开展“山东通”规范使用情况自查,强化机关智慧内跑平台接入和宣传推广,促进部门内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

3.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项目信创改造任务。确保25年年底前完成6个政务信息化项目信创改造任务。

4.加强公共视频资源治理应用。加强视频资源运维及点位治理,着力提升公共视频监控资源质量,提高公共视频资源出图率。

5.深化数据汇、治、用体系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加大与区直各单位的协调力度,引导各部门深入挖掘数据资源,提高数据资源的质量和更新率,优化更新已有的目录资源。二是深入推进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依托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提升数据资源服务及应用水平,协同相关单位打造特色场景,提高数据资源应用成效。三是持续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不断提高电子证照汇聚成效,实现实时汇聚、应汇尽汇。

6.守牢网络安全底线。一是进一步优化提升河东区电子政务外网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增强系统平台用户侧应用,加入线路新增、IP申请、线路常态化巡检、市政务云新增等功能模块,推动在“山东通”平台研发上架“河东区云网信息管理平台”应用,完善线路全周期管理、IP动态调整和VLAN周期规划,探索线路、终端互绑的电子政务网络准入模式,完成平台信创改造。二是推进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核心机房规范化改造。加快区本级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认证工作,推动政务外网网络设备信创适配。

(二)着力推进数字社会构建

集约建设智慧社区平台。让智慧社区平台用起来,依托一体化“云、网、数”等支撑资源,提升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应用水平。同时推动已有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与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联网对接或迁移集成,打造立体式社区治理服务“智慧中枢”。

(三)着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1.扎实推进企业精准画像一是深化长效协同机制。根据《河东区企业精准画像应用试点方案》相关内容部署,加强与区直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与金融办等部门形成长效协同机制,主动服务,及时掌握全区企业融资贷款需求,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高效对接,不断拓展企业画像的应用面,逐步实现全区各类企业画像全覆盖。二是强化银企融资对接。整合企业数据资源,利用沂蒙慧眼系统,针对有信贷需求的企业,为企业精准画像,将画像结果及时推送到金融机构,尽快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2.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分类汇总数字类企业目录,重点培育一批数据要素驱动型、数字技术驱动型企业。开展数字经济产业辅导服务,探索培育数字创意产业,梳理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强化对企服务能力。

3.持续做好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引资。精准定位产业方向,狠抓招商引资,依托数字经济产业招商专班,研究数字经济产业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我区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明确招商重点方向,同时加大力度招引互联网业,填补我区互联网业空白,推动数字化企业向我区集聚。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