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索 引 号: hedongquhd0103/2024-0000025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
成文日期: 2021-02-12 发布日期: 2021-02-12
发布机构: 河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河东区工信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2-12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局干部职工团结奋进,同心协力,紧紧围绕省、市“重点工作攻坚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双年行动和“横向打擂台、纵向抓攻坚”活动部署,认真对照区委、区政府“12366”发展举措,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做好疫情防疫及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强化精准帮扶,工业经济呈现良性发展态势,现将2020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实施班子成员包联镇街企业制度,全体职工分组深入155家规上企业,对工业企业分片包干,精准帮扶,指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帮助企业解决技改难题,原材料供应难题等100余个。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回升。2020年,河东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营业收入利润率7.36%,同比增长4.0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5家,工业实现税收8.32亿元,同比增长12.81%,其中税收过千万工业企业11家,实现税收正增长53家,税收增长1.66亿元,按税收增长额5%比例,共兑付税收贡献奖826.7万元。

(二)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建立区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梳理项目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合理调整进度计划,加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运行监测分析,有效保证项目的施工进度。2020年,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36个,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2.5亿元。

(三)推进亩产效益评价,加快企业提档升级。建立健全我区亩产效益评价工作联动机制,依托市亩产效益大数据平台开展线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修订印发了《2020年河东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细化评价体系,完成2019年度253家规上工业企业、543家规下工业企业评级评价,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4.9万元。建立以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奖补政策,制定印发《河东区技术改造差异化扶持政策(试行)》,按亩产效益评价结果对A、B、C类企业分别按照12%、10%、8%的比例进行差异化奖补,2020年奖补691.4万元。

(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品牌创建、科技创新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筑牢品牌建设。2020年,我区三丰化工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锦鸿源生态农业获批省瞪羚企业,永安特种装备成功入选省级“单项冠军”;友光电线电缆获批市长质量奖;圣大环保等8家企业获批省市级“专精特新”。

(五)开展企业家培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分批次有重点的开展企业培训,分别于8月份联合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开展我区五金铸造企业赴上海进行专题培训;9月份组织我区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二代接班人赴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围绕疫情之后企业发展、工业4.0、创新管理等方面开展对标培训。11月份,为了促进我区企业股份制改制顺利进行以及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与管理水平,举办河东区股份制改制专题培训班。

(六)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促进工业结构优化。一是着力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排查摸底,全区99家铸造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建档完成率100%,6家重污染企业退出产能189.5万吨。二是加快推进中联水泥搬迁工作。目前已确定搬迁选址,原址土地以及地上附着物已完成初步评估。三是摸清全区铸造企业产能。经省工信厅专家审核并征求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意见,河东区公示拟列入铸造产能清单企业(第一批)93家,总产能164.3万吨。

(七)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助推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举办河东第一届工业互联网培训大会,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建设5G基站442处,其中新建站址58处,改造站址384处,完成率100%,投资960万,已基本实现城区及人口密集区域覆盖。推动30家企业上云,同比增长15.3%,佳画电子成功申报山东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

(八)加快黄河流域保护,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对五金、食品、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大节水、资源利用、产品安全的技术改造,推动山东华业表面科技生态示范园项目等2个项目列入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大林食品年产2000吨冻干果蔬生产项目等5个项目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蓝泰环保科技成为我市首家通过国家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二是加大“地条钢”排查力度。每月对超过30万度用电大户清单进行逐一检查,检查企业26余家次,坚决遏制违规违法新增产能。三是加大化工违规项销号。已全部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60家(含经开区21家)违规化工企业销号。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局将贯彻落实好上级工作部署,鼓劲加压、担当克难,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培育优势企业,扎实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为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一个主线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不懈走高质量发展道路,集中精力发展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实现三个目标

1、壮大实体经济。力争2021年培植工业总产值过亿元企业50家,税收过千万企业15家,实施技改项目100个,完成工业总投资9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

2、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五金产业园、金科临沂智能制造科技城、山东华业表面科技生态示范园、凯佳全程可追溯食品加工产业园等重大园区项目动工建设,带动一批上下游配套项目落户河东,力争打造1个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园区加快建设。

3、提升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升规”企业等企业培育数据库,实行分类培育、阶梯培育。2021年,力争新增国家、省、市认定的创新平台15家以上,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抓好五项措施

1.抓好企业培植,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打造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奥德集团、三丰化工、华太电池等30家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进行重点培植。二是壮大中小企业。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着力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由“低、散、弱”向“高、精、优”迈进,形成全区小微企业创业、培育、成长、升级的梯次发展格局,使一批小微企业成长为大中型企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抓好技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体系。一是加快技改智能化改造步伐。继续开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推进智能化改造,支持引导企业开展以提升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为重点的“机器换人”。2021年计划推动80家以上企业装备升级改造,滚动实施区级重点制造业投资项目,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例保持在60%左右,创建1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二是加大落实配套政策支持。落实好《河东区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试行)》,深化银政企合作机制,每年向金融机构发布市、区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目录,结合“亩产效益”评价结果,开发差异化金融产品,引导企业向技术改造领域聚集。

3.抓好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优化现有产业空间。积极推进“零土地”技改投资,有效释放存量用地空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企业发展建设预留足够空间。二是加快形成集群创新优势。依托我区五金机械、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优势,加快五金产业园、凯佳全程可追溯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4.抓好创新赋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是大力推进企业全面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研发标准化转化进程。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扶持配套政策,大力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努力壮大科技企业队伍。二是持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切实加大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人性化的企业总部,实现管理方式的科学化和高效化。积极推进企业商务模式创新,鼓励佳画电子、天成面粉、先每集团等企业以电商平台为依托全面开拓网络营销业务,应用互联网技术重构商务模式。

5.抓好两化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快推进工业生产过程智慧化。以“两化融合”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工程,以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为重点,实现传统制造方式向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的转变。二是推进企业上云。重点推动企业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设备和产品上云,以企业上云补贴政策为抓手,力争2021年完成40家企业上云。三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发展,2021年计划新建5G基站545处,其中新建站址80处,改造465处,计划投资3500万,实现5G城区全域覆盖。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