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吴艾国同志与我们一起聊一聊河东区科技创新相关工作。首先,请吴书记简单介绍一下河东区科技局2024年的工作情况。
吴艾国: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能够与大家进行这次交流。2024年,是河东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这一年里,我们成功申报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项目,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持人:感谢吴书记的介绍。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请问吴书记,2024年河东区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

吴艾国:2024年,河东区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我们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近千万元,全区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0亿元。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我们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通过政策引导、服务支持等措施,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推荐35家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备案21家。
三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我们积极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认定7家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我们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得到了成功转化和应用,并获批省级研发项目6项。
五是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我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科技创新服务,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中科云创、万宝电子商务创客空间等2家众创空间入驻在孵企业已达120余家。
主持人:刚才吴书记提到了河东区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请问吴书记,这些成果是如何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的?
吴艾国:这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通过科技创新,我们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培育了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二是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是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30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到65%以上。
主持人: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吴书记,2024年河东区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采取了那些工作措施?
吴艾国:近年来,区科技局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了省、市、区三级平台梯次培育,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创新体系。
一是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为导向,大力布局区级平台。为实现科技创新的广泛渗透与深度融合,区科技局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石,推动研发平台全覆盖,丰富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近几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科技改革攻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或升级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另一方面持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沂蒙校地科技合作驿站的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助力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形式,有效促进了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截至目前,全区区级创新平台已达49家,规上工业平台覆盖率已超过40%。
二是以重点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为基础,推动市级平台建设。在区级创新平台广泛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重点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培育和建设市级创新平台,增强整个创新体系的能量级和影响力。一方面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集中力量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以市级平台为核心,构建产业技术共性研发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共同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年初推荐惠民早餐、奥德集团等10家企业申报认定市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下半年又推荐三丰化工、君瑞医药等4家企业对市级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重组,目前全区市级创新平台已达57家,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创新优势,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是以建设高能级平台为目标,构建省级平台网络。在区级、市级平台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瞄准更高目标,致力于构建省级乃至国家级创新平台,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首先,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布局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其次,以省级平台为核心,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形成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创新集群。近年来,以奥德集团、华太新能源等企业为首的新能源领域群体已初步构建省级创新平台体系,今年新认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全区省级以上平台数量已达12家,另外奥德集团正在筹备建设院士工作站1家,三丰化工正在筹备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
主持人: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请问吴书记,2024年河东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吴艾国:2024年,我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我们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全年年共带领32家企业开展走进高校活动5次,对接省内外高校12所,有效促进了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我们走访调研了全区150余家企业,搜集技术需求40余项,建立了科技成果需求项目库,对科技成果需求进行分类对接和跟踪服务,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
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我们持续推进“沂蒙校地科技合作驿站”的建设,合作高校已达23家,发布高校科技成果上百项,有效推动了一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四是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我们利用科技企业创新积分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全年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2笔共4685万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资金保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成功转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主持人: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请问吴书记,2025年河东区科技局将如何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工作?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打算?
吴艾国:2025年,我们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工作,推动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是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我们将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推动更多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我们将积极推动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产业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我们将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平台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我们将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是加强科技创新环境优化。我们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和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和生态。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感谢吴书记的详细介绍和精彩回答。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河东区科技创新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再次感谢吴艾国书记参加今天的访谈!
吴艾国:感谢主持人的邀请和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关注!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河东区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