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饮水安全。采用信息化技术,推广基于物联网智能网络水表系统建设及其在管网预测中的应用,打造智慧水务平台。一是安装智能化水表。以提升效能为重点,打造“智慧水务”模式,安装智能化刷卡水表15万块,提高用水计量的精确度。二是实现管网漏损监测。采取“分线监管、分线控制”措施,在每条管线进水口处安装流量计实现管网的虚拟分区,利用边界点计量设备数据传输,统筹评估漏损程度,实现“以出厂水为一级计量、供水管线为二级计量、用户水表为三级计量、入户小口径水表为四级计量”的四级计量精细化监管,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目前,经开水务建设完成监控平台及系统软件、分线监控流量点28处、阀门更新40处、远程监控大口径水表对接280块、入户水表对接25000只。三是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区财政投资500万元,委托市水发设计院设计,构建河东区信息化平台,安装远程传输系统,实现远程操作、远程监控,逐步构建“水资源调控化、水供给精细化、水管理一体化、水保障安全化”的智慧水务发展格局。
二、互联网+河长制。为更好的全面推行河长制,突出系统治理,注重依法监管、严格考核,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息上传、任务派遣、督办考核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将日常巡河、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管理统计分析等纳入信息化、平台化管理,及时发布河湖管理保护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开启“大数据+河长制”河湖生态管理新模式。目前,投资120万元建设“智慧河长”信息化平台,逐步打造沂河、汤河、沭河、李公河为一体的河东生态大水网。
三、互联网+水资源监控。建设水资源税远程监测系统,实行取用水计量,是促进水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措施,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程。河东区于2020年8月启动水资源监控系统项目,总投资180万元,依托临沂市政务云平台服务器,主建中心软件管理系统1套,安装在线监测站点174处,服务106家企业,采用双声道超声波水表,通过远程在线监控及时、准确、规范采集取用水信息,水务部门及时监控水量情况,税务机关准确比对分析纳税人申报质量,提高税款征收效率。
四、互联网+水土保持。极探索水土保持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利用遥感影像、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全覆盖,全力督促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责任,同时,积极与审批部门无缝衔接,实现数据共享,推动水土保持信息化,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前,全区批复水土保持方案82份,已完成82个项目的“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和全部163个生产建设项目“信息化监管系统”的数据上报工作,实现了所有审批线上管理,完成率位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