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edongquhd0207/2025-0000158 | 公开目录: | 行动举措 |
成文日期: | 2025-07-02 | 发布日期: | 2025-07-02 |
发布机构: | 河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在河东区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方天地——它没有恢弘的门庭,却总透着家的温度;它不设繁复的流程,却能让群众少跑几十里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政务服务最前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信任。在群众眼中,他们是 “家门口的办事员”“贴心的政务管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政务驿站工作人员。作为政务驿站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驿站工作人员们用四载春秋,在这方寸之间演绎着“政务为民”的生动实践,让“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从愿景变为家门口的日常。
从“半信半疑”到“惊喜点赞”:驿站是群众办事的“安心港”。当申女士拿着刚打印出的营业执照反复端详时,眼里闪烁的不仅是惊喜,更是对“家门口办大事”的重新认知。曾经需要辗转多个部门、耗时数日的证照办理,如今在驿站通过“云客服”系统半小时完成全流程审批,食品经营许可证更是实现“申报即指导、出证送上门”。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驿站建立“困难群众服务台账”,新开通的公交线路已经被亲切地称为“驿站摆渡车”。当王大娘拉着驿站工作人员的手说“你们比自家孩子还贴心”时,他们深知,多爬一层楼、多跑一里路,换来的不仅是养老认证的数据更新,更是党群连心的情感升级。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创业者带着疑惑而来,揣着证照而归,窗口那台小小的自助服务终端,已成为播撒创业种子的“希望之窗”。四年来,驿站累计办理各类服务事项25万余件,56项高频事项实现“一窗通办”,用效率诠释的不仅有“河东速度”,更有“河东温度”。
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驿站是破解难题的“智慧库”。“真的太方便了,真没想到不用亲自跑到区里,在驿站就能把事办了,省去太多麻烦了!”周经理激动地说道。近日,临沂众一供应链有限公司在天翔冷链物流产业园政务驿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利用“政务驿站晓屋”远程审批的方式足不出园就顺利完成了地址变更申请。面对四级政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从区级到村级的政务服务壁垒,河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优化“帮办代办”“区村通办”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丰富“云客服”维度,持续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切实解决企业群众村级到区级办证“跨地跑”“往返跑”费时费力的问题。依托“政务晓屋”远程联办新模式推动跨地域、跨部门、跨领域事项“屋内整合”“远程联办”,通过远程身份核验、资料传递、音视频互动、同屏共享,实现跨域事项远程指导、远程受理、远程审核、当场办结、即时出证,服务质效进一步提高。目前,“政务驿站晓屋”功能覆盖行政审批、医保、社保等多个部门领域,可办事项超过1000余项,有效打破了传统政务服务的地域界限、部门界限,企业群众时间距离成本大幅降低,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高。
从“政务窗口”到“连心驿站”:驿站是基层治理的“前哨站”。如今的政务驿站,早已超越简单的办事场所。它既是政策宣讲的“广播站”——通过“政务驿站晓屋”直播解读惠民政策;也是民情收集的“传感器”——在帮办过程中发现道路修缮、水电改造等民生问题10余件,推动部门联动解决;更是邻里守望的“暖心屋”——货架上的共享工具、雨伞,墙角的便民药箱,处处透着烟火气的温情。在这里,群众不仅办理业务,更愿意聊聊家长里短,而我们在倾听中捕捉治理痛点,在闲谈里发现服务盲点,让政务服务从“你问我答”升级为“未问先答”。
四载耕耘,我们收获了满墙的锦旗,但更珍贵的是群众口中的那句“谢谢”。这声感谢,是七旬老人颤巍巍递来的热茶,是创业青年特意留存的喜糖,是留守儿童用彩笔描绘的“最美阿姨”。它时刻提醒我们:政务服务的真谛,不在高楼广厦间,而在用脚步丈量民情的真诚里;不在文件报表中,而在把群众急难愁盼捧在手心的温度里。
如今,河东区26个政务驿站如星辰般散布在城乡之间,每个站点都在续写着“小驿站大作为”的故事。这里没有慷慨陈词,只有将“不可能”变成“不,可能”;这里无需豪言壮语,因为群众的笑脸就是最美的勋章。当晨曦再次洒向驿站窗棂,驿站的工作人员们精神抖擞,为继续做好那个能让你少跑一趟路、少操一份心的“政务守门人”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