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东区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智能问答 简体 | 繁体
索 引 号: hedongquhd0116/2023-0000095 公开目录: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成文日期: 2021-09-20 发布日期: 2021-09-20
发布机构: 河东区卫生健康局
对区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11051号《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9-20 点击次数:
【文字大小:

许洪兰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区立足实际,以“医共体”为抓手,狠抓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强化医疗设备配置,完善卫生人才引进,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健全。

一、基本情况

全区辖11个基层、278个行政村(社区)、53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90.8万。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32处,其中省属医疗机构1处、市属医疗机构4处、区直二级公立医疗机构1处、二级民营医疗机构3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处、公立一级医疗机构14处、民营一级医疗机构6处、医养结合机构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4处、一体化村卫生室318家、个体村卫生室34家、门诊部18家、个体诊所124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开放床位4826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52张;执业(助理)医师1949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63人;注册护士1871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2.53人;在岗乡村医生855人,每千常住人口乡村医生数0.86人。

全区卫生事业单位17处,核定编制1167个,其中备案制编制253个,实有人数为745人。目前专业技术人员为681人,工勤岗位为33人,管理岗位为31人。

全区在岗乡村医生中45岁以下的有461人,占总数的53.91%;45-55岁的有280人,占总数的32.74%;56-60岁的有92人,占总数的10.76%;60岁以上的有22人,占总数的2.5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共投入1682万元新建郑旺、凤凰岭、八湖和刘店子四家卫生院病房楼;投资120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68处,改造提升村卫生室246处,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

(二)强化医疗设备配置

投资1769万元,为10个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彩超、胃肠镜等大型诊疗设备,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三)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2016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等方式,大力培养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缓解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紧缺的现状,共招考大专以上学历卫生专业人员83人,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14人,培养全科医师67名、乡村全科助理医师294名,储备28名定向培养公费医学生。

(四)扎实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

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快健康河东建设意见(试行)》(临东发〔2019〕12号),为全区医改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按照“七不变”“十统一”要求,由区妇幼保健院牵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共同组建基层医共体,实现基层卫生协同发展,方便群众就近及时就医。

1.严格执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按规定提高报销比例,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一体化卫生室)门诊使用中药饮片、中药制剂、非药物疗法等诊疗项目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报销范围;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院内试剂可在医共体内使用分;将日间手术以及符合条件的中西医病种门诊诊疗实行按病种收付费管理。

2.严格实行医保总额打包付费。坚持“以用定支、总额预付、 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由医保、财政、卫健联合下发河东区医保总额预付方案,在河东农业银行设立医保专户,医保专户设在区妇保院,实行专户专账管理。

3.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资政策,2019年由区级财政按照不低于50%比例予以保障,共计拨付资金3014万元。

4.统筹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已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方案并上报区组织、编办、人社等部门备案。

5.切实提高薪酬待遇水平。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有关政策核定要求,结合河东基层实际,制定《全区卫生健康系统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改革方案》。

6.不断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按照“镇管村用”的原则,统筹使用基层卫生人才。对全区254家一体化村卫生室拨付运行经费508万元,制定《河东区一体化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经费管理。同时,为117个村卫生室增配空调,提升患者就诊舒适度。

(五)积极开展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和评价

积极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和评价,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相公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乙等医院”。汤头中心卫生院、郑旺镇卫生院两家卫生院通过“一级甲等医院”等级评价,梅家埠街道卫生院通过“一级乙等医院”等级评价。

(六)探索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就诊模式

依托我区现有大健康平台和微医健康平台,全面完成全区医疗机构“2018版数据集”改造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电子健康卡链接工作,建立与国家、省、市三级医院平台对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结果互认的共享机制,患者在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能享受到高端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医疗基础设施

对基层卫生院履行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部分,应坚持政府举办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建议设立基层卫生院基本建设专项资金,根据卫生院的发展规划,每年安排相当的基础设施建设、修缮,设备购置、更新等项目经费,划入专门账户,保证专款专用,促进基层卫生院医疗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二)加快医共体建设,提高区域内基层就诊率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推进区域内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加快医共体建设,推进建立运行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区域内门急诊总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由基层卫生院提供的住院服务比例达到30%以上,力争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

(三)实施人才强基工程,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

在人才引进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高校医学毕业生,在人事关系、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吸引他们到基层卫生院就业。在人才培训方面,区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予以保障。

(四)建立乡村医生编制管理,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建议村级卫生室设立编制管理制度,吸引高校医学毕业生积极到乡村工作,逐步完善补偿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不断完善保障制度,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

感谢你们对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


河东区卫生健康局

2021年9月20日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